髖關節是在瑜伽練習中最受關注的區域。你的髖部越靈活和穩定,你的平衡感就越好,你的過渡也就越順暢。
你的髖部也直接關係著你的情緒和能量。您的情緒能量會被發送到關節,在那裡它會產生緊張感,當我們「打開」髖部時,我們在關節中重新創造了釋放能量所需的空間,從而讓你敞開心扉。
因此,在開髖時對自己保持溫非常重要。陰瑜伽可幫助你放輕鬆。真正聆聽您在身體和精神上遇到的感覺。讓您在每個姿勢中都有時間來決定是更深入還是後退。 提示:在這些姿勢中會有很多感覺—但不應該有任何疼痛。
以下練習大約需要 60-75 分鐘。確保時間充足。以享受你的練習
嬰兒式(3 分鐘)
如果您準備好深入髖部,請將膝蓋放寬。要讓髖部更輕柔並集中在脊柱上,可收攏雙腿。讓頭部的重量壓在地上或瑜伽磚上,保持均勻呼吸,並享受這一刻。
蛙式(5 分鐘)
回到桌面式休息一會兒,然後將膝蓋和腳向外走,讓臀部向地面靠攏,進入蛙式。您可以用雙手支撐身體,也可以靠在前臂上,找到一個你的身心能夠通過感覺呼吸和集中注意力的地方。
鞋帶式(3 分鐘)
雙腿併攏,坐下,將左腿交叉在右腿上。右腿可以伸直,也可以在左腿下方彎曲以進入完整姿勢。脊椎保持延展。可以的話向前折疊。
天鵝/睡天鵝式(6 分鐘)
從鞋帶式中退出,把左腿放在身後進入天鵝式。保持直立片刻,讓身體有時間適應新的形狀,然後開始向前折疊。
方塊式(3 分鐘)
回到天鵝式,再次向前拉後腿,將它「堆疊」在前腿的頂部或前面。保持脊柱延展。可以的話向前屈,花幾分鐘讓呼吸和身心聯繫。
在這個姿勢之後,回到另一側的鞋帶式。
龍式(2 分鐘)
從桌式開始,將右腿向後進入低龍式,雙手在腳兩側。讓臀部向內向下靠近地面。在這裡至少呆兩分鐘!
飛龍式(2 分鐘)
保持先前的變化或將手過渡到腳內側。為肩膀和上身創造空間。
低飛龍式(2 分鐘)
保持之前的變化或通過靠近地面來加深姿勢。您可以在前臂下方放一個瑜伽磚,以減少壓力。你的姿勢看起來如何並不重要——感覺如何才重要!
翼龍式(2 分鐘)
手放在腳內側,讓膝蓋和外踝向側面打開,以更深入地進入大腿內側經絡。保持胸部與地面水平或旋轉打開並輕輕扭轉或抓住後腳。
支撐橋式(3 分鐘)
回到坐姿。將枕墊或瑜伽磚放在身邊,然後仰臥。彎曲膝蓋,將腳放在地上。抬高臀部並將瑜伽磚滑到臀部下方。把胳膊和腿放在他們覺得最舒服的地方。在這裡停留幾分鐘,讓臀部的前部輕輕打開和放鬆。
攤屍式(5 分鐘)
不要跳過這一步。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來吸收並接受您通過這種深度練習創造的空間。讓每一塊肌肉、每一個想法都消失在姿勢的重力中。讓你的呼吸回歸自然,讓身心變得輕盈。